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

閑話雜記:吐魯番的荒漠甘泉(坎兒井)

坎兒井(絲路系列四)

吐魯番的荒漠甘泉

 

 


吐魯番窪地海拔低於海平面150公尺,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,也是極其乾旱出名的地方,年降雨量不足30毫米,蒸發量卻超過3000毫米,真是乾旱的嚇死人!
吐魯番沒有雨水,只能完全靠周邊山頭的融冰,匯流到地勢低的窪地,但為避免匯流的水被蒸發掉,因此將水導入地下暗渠。而由暗渠通達地面豎井,就稱為「坎兒井」。

 

吐魯番「坎兒井博物館」有座大型沙盤展示台,可以從正面看,也可以從旁邊截面看得清楚。山上冰雪融解後,雪水從高處湧向窪地,若流經地面,一定還沒到達下面綠洲,就已被蒸發光了,因此居民發揮了智慧,把山下的雪水通過地下暗渠流到低處綠洲。



 

 

從沙盤旁邊另一個角度來看,斜坡上有一個接一個隆起來的小土錐,那就是豎井的「井穴」,很明顯的,在豎井下有暗渠,這暗渠就是從高處山腳一路通往下面的綠洲,這個在實際地面上可提供取水的豎井口就是「坎兒井」。一條地下暗渠會有好多個豎井伸向地面,而在吐魯番當地這種暗渠則有好幾千條存在。

 

 

「在吐魯番盆地西緣托克遜柯爾碱鎮發現的距今兩千多年的水系岩畫。它生動的表現古人希望泉水興旺,灌溉田園,牲畜無乾渴之患的情景。」

 

 

坎兒井的土質為鈣質粘性土,粘合性非常好。由於吐魯番盆地乾旱少雨,溫度極高其土質十分堅硬,開鑿挖渠不易坍塌,古老的坎兒井能保存至今其特殊的土質是重要因素。

 

坎兒井口的取水設備。

 

 

坎兒井由豎井、暗渠、明渠、蓄水池(澇壩)四個部分組成。其中明渠就是地面導流渠,將水引入澇壩(蓄水池)後澆灌田地,本地居民經常從明渠中直接取水飲用或洗衣做飯,十分方便、快捷。

 

坎兒井明渠。

 

「明渠」前端就是「暗渠」。

 

 

為了讓遊客看清楚,特別在「暗渠」中點上燈。

 

「暗渠」的挖鑿。

 

 

在挖鑿地下「暗渠」時,還沒有發明指南針,因而採用「木棍定向」。

 




挖鑿「暗渠」的泥土,裝進土筐用轆轤吊起從豎井拉出來,一般使用人力拉,但在較深的豎井則須靠牛力協助拉起。

 

「龍口」是坎兒井暗渠流向明渠的出水口。

 



 

吐魯番因天候關係盛產葡萄,而且葡萄種類至少有五、六種。


 

每年七、八月後盛產的生鮮葡萄,家家戶戶都會將之晾乾成葡萄乾方便保存。

 

 

葡萄乾晾房也叫「萌房」,是農民充分利用吐魯番盆地的光熱資源。晾製葡萄乾的生土建築晾房均為土木結構,一般都是平頂長方形格局,牆壁用土塊砌成,流有許多花形花孔,以便通風,又不使陽光直射在垂掛的葡萄上。晾房木椽(音同船)上設有若干掛架,用樹枝、鐵鉤或麻繩固定,以掛晾葡萄。「掛架」離地面要有半米左右的距離,便於通風和清掃掉落的葡萄。在夏季,鮮葡萄經過30~40天晾製,即可風乾為葡萄乾。晾製而成的葡萄乾翠綠如新,甘甜不減。

 

吐魯番幾乎家戶都有的葡萄晾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