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

閑話雜記:黃土堆裡的歷史記憶(交河故城)

交河故城(絲路系列五)

黃土堆裡的歷史記憶

 

 


交河城於公元前二世紀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「車師國」都城,後歷經高昌國、唐代西州、高昌回鶻汗國管轄。公元640年唐朝時,設西安都護府於此,交河城一度成為大唐帝國控制天山以南至西域的重鎮。


 

交河故城,位在吐魯番盆地北邊的亞爾鄉的一處島形台地上,因兩側河水分流環繞四周,故稱為「交河」。該30米高台地呈東南往西北狹長走向,長約1750米最寬處300米,面積38公頃,是目前現存面積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築遺址,這才是真正的所謂「古代遺蹟」。


 


大型黃土色「交河」牆面左端是「交河故城陳列館」入口。


 

陳列館內有三面相關「交河故城簡介」。


「交河故城」已被公認為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建築的標本。

 

「兩河相交的地方,是智慧誕生的地方」

 

西漢駐守西域邊關的「鄭吉」,在征服車師國後,屯田紮營,鞏固邊防,降服匈奴,西漢在此設立西域都護府,「鄭吉」為第一任都護。

 

靠牆處有三尊塑像,「張騫」、「班超」與「李廣利」,三人都對西域「交河故城」有所貢獻。

 

「佛腳」?「臨時摸佛腳,好運跑不了」?

 

佛手蓮花指。

 

離開「陳列館」搭電瓶車來到「交河故城」現場。

 



 

放眼望去,這一片極其乾旱且嗅不到一絲生機的荒郊野地,竟是距今2200年前一個西域國家的都城,就是以前教科書提到過的「車師」(應該讀作:居師)。在那個世紀,西域蠻荒地方有許多族群城邦拚命在求生存,但因資源有限,小國只能在漢室與匈奴之間爭取空間,只是早晚終難逃亡國的命運。

 

 

2000多年前,「交河故城」生土建築,沒有鋼筋水泥或紅磚作骨幹,全是黃土夯實,黃土可以抵擋乾旱躁熱。

土魯番現代的建築就進步許多,雖然還是黃土外貌,但尺寸與切割卻是整齊清爽,重要的是內裡多了紅磚支柱,多蓋了二、三樓,頂樓還有個葡萄晾房。